與媳婦利用玉書贈送 三角架,摸索試拍同框照
堡壘廳(二樓東側陽台)介紹
中山堂除設計為室內集會場,另亦在前面規劃寬闊廣場,提供戶外活動空間,
主講者可利用二樓陽台,向廣場群眾發表演講
例如現場留有蔣介石三次當選連任總統致詞的歷史鏡頭
由此可近距離欣賞中山堂外貼磁磚細部,仿紅磚尺寸的二丁掛面磚
有43道條溝(可避免陽光反射),以蘇格蘭豆沙色(草綠色)為主
產自臺灣「北投窯」並以上下五列二丁掛勾縫乙次
形成石塊的量體,可產生石塊堆疊之視覺效果
戶外露天陽台可俯瞰廣場,蔣介石第四次當選連任後
便與夫人走出戶外,站在陽台向群眾揮手致意,並發表當選感言
~~感謝網路圖文分享~~
★ 中山堂 國定古蹟 堡壘餐廳
堡壘廳,當年稱為「貴賓室」,曾見證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之歷史場景
現今提供中西式餐點、下午茶、台灣特色小點
及榮獲台北市金杯獎比賽殊榮的「堡壘冠軍咖啡」,希望帶給顧客前所未有的美味驚喜
室內擁有寬敞舒適的座位,木質色系混搭著歷史氣息濃厚的擺件小物,別有一番風味
在古蹟巡禮後,坐在窗邊享用餐點,聆聽百年鋼琴的浪漫琴聲,也是一種特別的體驗
如果您還在找一間有故事、有歷史的餐廳
堡壘廳絕對是您的首選,一起踏上時光機感受這裡的美好吧!
位於台北國定古蹟臺北公會堂二樓的「堡壘廳」,由知名建築師井手薰打造
過去為政府高官或政商名流的招待餐廳,而現今已成為了許多人喜愛到訪的古蹟餐廳之一
古老的建築猶如一部時光機器,帶著人們的想像力
體會威權時代萬民擁戴,接受民眾熱烈歡呼的記憶場景
光是坐在這裡,就像是走入了過去
每一塊磚瓦、每一處細節彷彿都有想傳遞的故事,讓人移不開視線
中山堂特殊的外牆磁磚,為防陽光反射,磚面刻劃出43道溝紋,
又避免建築物太醒目,選了「國防保護色」--淺草綠色或稱蘇格蘭豆沙色
所以,二次大戰期間,美軍飛機轟炸掉附近房子,卻沒有傷到這棟建築,
幾十年過去了,中山堂的外表也沒有顯現出老舊的樣子
中山堂所用的磁磚是由七星郡北投窯燒製,有許多量身訂製的規格
中山堂 歷史沿革
1928年,日本人為紀念裕仁天皇登基,並作為施政紀念事業重要建設項目之一
拆除了清末布政使司衙門,部分拆除的建築物移到植物園陳列,(今布政使司文物館)
而在原址開始籌劃興建「台北公會堂」
1932年動工,1936年完工。 主導設計者為井手薰
建築本體採用鋼筋混凝土所造,為 四層式鋼骨建築
是當時依現代建築法所建最牢固的結構體
耐震、耐火、耐風,共耗費 98萬日圓,這座公眾聚會兼具展覽廳的建築
規模與當時日本東京、大阪、名古屋的公會堂等量齊觀
建築型式採折衷組合式,結合中、日、閩、西洋等風格
當時日本國正強盛,而且台灣是她的第一個殖民地
所以要蓋一個很堅固、很有特色的建築,來炫耀帝國帝國的實力
中山堂坐西向東,象徵日本拜太陽神,向東迎接太陽升起
進入中山堂,迎面為中正廳,以前稱「大集會堂」
是中山堂建築的主體,可容納二千餘人
日治時期為殖民政府重要集會的場所,戰後初期是臺北市僅有的音樂殿堂
蔣介石宣佈「復行視事」連任總統就職大典都在此舉行
國民大會未移至陽明山中山樓以前,均在此地召開
目前仍有音樂、舞蹈、傳統戲曲等節目演出,需購票(有時也有贈票活動)
坐在餐廳的戶外露台上,彷彿還能看見蔣總統和夫人站在露台邊
向廣場上的民眾揮手的身影,依稀彷彿!
柔和的木質色調,與充滿生機的翠綠植物相搭,讓這裡的氛圍更加愜意舒適,
當陽光輕灑下來,伴隨著輕柔微風,彷彿煩惱通通消失了一般,感覺心情特別舒暢呢!
之前連日高溫,今天溫度突而逐漸下降,在戶外露台待久,冷風陣陣吹襲,感到一絲絲寒意!
圖中所見羅馬柱身下半部尚保留原有咖啡小口馬賽克
當年是很時尚的裝飾,歷經七十幾年仍完好無缺
柱頭裝飾原本鑲嵌代表日本皇室家徽的菊花
在民國六十年(西元1971)整修時,改為我們的梅花圖案
中山堂一樓大廳天花板,阿拉伯風格之穹窿造型,空間顯得明亮寬敞
天花板的美麗幾何圖案,和仿中式燈具的側飾圖案均顯得典雅大方
圖/中山堂廣場左前方的「孫中山先生銅像」
孫中山先生銅像為名雕塑家蒲添生作品
依據國父於1924年在日本長崎演說的照片為藍本
雕塑此銅像,由於表情生動、肌肉衣褶表現自然與衣服的質感區分明顯
為全台灣首座本土藝術家創作的大型銅雕作品,1949年完成
銅像高 3公尺,含基座共 10公尺,重 1,200公斤
該基座原位於西門町本來是台灣總督府第四任民政長官祝辰巳銅像基座
戰後被拆,移作為國父 孫中山銅像之用
馬櫻丹
別稱五色梅、七色梅、五龍蘭、如意草、五彩花、臭草、臭金鳳、五雷丹、五色繡球、變色草等,客家人稱之為綿鼻公花
枝葉含有特別的刺激氣味,所以馬纓丹也有臭草、臭金鳳等別名
在台灣大約於1645 年由荷蘭人引入,因繁殖力強,目前為台灣平地野外普遍可見的外來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