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書在大溪老街陪老媽呀!
大溪老街20191116
************************************************************* ******************************************************
歷史發展
大溪地區舊名「大姑陷」,雍正年間以前為泰雅族的勢力範圍,為泰雅語「大水」之意,後來因覺得不吉利而改名「大姑崁」,在因為艋舺頂下郊之爭而於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舉家遷徙至此的板橋林家開發下,原本的農業聚落轉型成為利用大嵙崁溪(今大漢溪)航運而繁榮的商業市街[1]。後來因當地人士李騰芳於同治四年(1865年)中舉,遂將地名改為「大科崁」以資慶祝,不久又改為「大嵙崁」[1]。而由於大嵙崁溪並未像臺灣其他內河航運發生淤積,因此成為臺灣北部的船運終點站[1]。
後來進入日治時期後,在大正八年(1919年)實施市街改正,聚集了眾多店家的今和平路一帶成了主要重點。而在這波改建當中,向日本人學習過泥匠技藝的陳旺來、陳三川兄弟將常用於廟宇的剪黏與交趾燒應用在牌樓厝的立面上,引來其他人爭相仿效,使得大溪老街的街屋立面充滿了繁複的裝飾[1]。而在改建時,居民們為了使街道能與碼頭有所聯繫,建了一條小徑讓碼頭苦力的人們運貨,這條小徑即今之「月眉通路」,亦是當地景點之一[1]。
街區分布
大溪老街的街區是由今和平路(昔日之「下街」、「新街」)、中央路(上街)、中山路、新南街、草店尾、後尾巷等所組成,其中上街、下街與新街是商業區,新南街則是高級住宅區,草店尾街與後尾街則是勞工們的住處[3]。
代表街屋
永發號[4]
屋主邱家最初經營樟腦、豆乾、米等到現今的木器業,當年聘請3位唐山司傅分別建造為和平路20、24、26號房屋,從未曾易主。 平面格局為三落二過水, 半圓型牌樓頂端為一孔雀開屏,象徵「天下太平」,融合成暗紅色的地球儀,足見建造者的巧思,中央的鰲魚為祈求鎮火之意涵。[5] 兩旁花瓶中的牡丹,意指平(瓶)安富貴;主體(永發)字號,呈暗紅色,與頂端(黃)姓字樣相互輝映,在灰色牌樓中顯得強眼,意指(瓜蒂綿延)(多子多孫)的南瓜,短柱旁是吐著雲狀花朵的三腳金蟾,閩南話(蟾蜍)音似(搶錢),意指招財搶錢, 可能是大溪老街的唯一僅見, 2004年公告為桃園市歷史建築。
松茂茶棧的三角型牌樓頂端為一向兩邊垂帶的彩球,由兩隻可愛的獅子啣著;內是一幅「鯉躍龍門」的景象,象徵出人頭地,(葫蘆)代表(福祿),牡丹、菊花、珊瑚等是富貴與財富,左右書卷應為「永歷多福」、「春發其祥」(春字模糊不清)。深棕色(松茂茶棧)字號,則由玻璃剪黏而成,這在大溪有許多相同樣式,可見受歡迎的程度。
註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