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水果不用剝皮,吃起來方便,有的水果
就不一定了,常會吃完後滿嘴果汁,一片狼狽。
當然,有的人喜歡豪邁的吃法,但有的人也喜歡
優雅的吃法,只要依照以下的方法來切水果,
那你就能輕輕鬆松的吃水果囉!
1、西瓜
西瓜應該屬於難下口的水果之一吧!因為大家在吃西瓜時,
常習慣把西瓜切成扇形,但對於嘴巴較小的人來說,
吃完西瓜常會被西瓜汁滴得滿手、滿臉甚至滿地都是。
教你一個方法,選好西瓜後,照下圖方式切,不但
方便嘴小的人吃,而且也不容易弄髒衣服囉!
2、芒果
吃芒果時會出現跟吃西瓜時一樣的困擾,可以對邊切開,
然後用刀在上頭劃格子,拿勺子一挖就脫落。
3、鳳梨(旺梨)
切鳳梨沒有你想像中的難,將鳳梨去頭去尾,立在砧板上,
打豎對半切開,果肉再對半切開,然後把芯切掉,
簡單幾刀下去,鳳梨變成了鳳梨丁,
吃的時候稍微放點鹽會更好吃哦!
4、桃子
桃子有著細絨毛外皮很影響口感,可是每次在剝皮時,
總是把桃子剝得凹凹凸凸,影響美觀。這裡教你
最完美的桃子去皮方法,先準備好一盆冰水和一鍋沸水,
在桃子末端用刀劃十字,把桃子放進沸水裏煮大約35-45秒,
用漏勺撈出,然後立刻放入冰水中,果皮就會很容易剝開囉!
而這招也可以用在剝番茄皮的時候。
5、奇異果
吃奇異果的時候可以首尾切掉,用勺子一挖,果肉就整個掉出來了。
6、櫻桃
如果想要吃櫻桃又懶得吐籽,你可以拿起筷子戳個洞,
把籽剔除後,就可以一口吞下櫻桃啦!
7、石榴
石榴雖然很有營養價值,吃起來卻相當麻煩,一個不小心
可能會噴得全身都是紅色的汁液。想要輕鬆取石榴果肉粒
很簡單,先將石榴對半切,在乾淨碗內裝適量飲用水,
一手拿著切開的半個石榴,橫切面朝著裝了水的容器,
用勺子用力拍打石榴,讓果肉掉進水裏,
撈起漂浮在水上的薄皮即可大口享用。
8、橘子
吃橘子只需3刀,頭尾一刀,中間一劃,最後慢慢撕開即可!
9、山竹
山竹也是個容易替衣服染色的水果,選好要吃的山竹後,
輕輕一捏,果肉就出來了。這些方法真的很方便吧!
快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到這些切水果的方法吧!
是一種氣質、一種修養,更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恬和、安寧,如一泓秋水,映著明月寧靜,不是平淡,更非平庸,
而是一種充滿內涵的幽遠,於靜中觸景,於“無聲處聽驚雷”
靜能養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
要想大智大慧,大徹大悟,必須由靜做起。莊子說:
“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無不為。
”安之若泰,沉默從容,笑對人生,灑脫生活,往往
要比氣怒攻心,心煩意亂更顯涵養和理智,
更有機會和智慧來處理面對人生的一切。
老子認為,萬物生於靜歸於靜。不論是道家的煉心煉氣,
儒家的修心養性,還是佛家的“六根清靜”都無不以煉靜為入手。
一個人心不能靜便無所安,心不能定便無所守,也就是說,
人靜不下來就會沒了主心骨,就會心緒不安,就會一事無成。
追求寧靜的心境,清醒的人生,曾經是多少古人、現代人於世俗中,
於滾滾紅塵中,於芸芸眾生中夢之以求的……
靜能排除雜念,寧靜以致遠,則專心致志,
將智能、靈感全部集中調動起來,而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莊子說,聖人之靜,善於固守養靜,萬物不足於撓其心志,
以能靜。事實告訴我們,只有寧靜,才會有非凡的創造。
靜能使人心明神清,慧增開悟,神采萬千,以不變應萬變。
道家葛洪曰:“無為自化,清靜自在”,面對滾滾紅塵,情感糾葛、
競爭激烈,雜務纏身,人們常會覺得壓力沉重,心境失衡。
如果不懂得忙裡偷閒,不適當調節心情、舒緩放鬆一下自己,
就會感到心力交瘁而迷惘躁動。倘若把握不了自己,
由著性子,小事生煙,大事冒火,驕橫輕狂,喧囂鼓譟,
弄得自己坐臥不寧,別人見之唯恐避之不及,結果只能是累了別人
害了自己。所以,與其緊張去煩惱倒不如讓自己先凝神靜下心來。
陶冶性情,需要寧靜。寧靜可以沉澱出生活中許多紛雜的浮躁,
濾盡出淺薄,粗率等人性的雜質,可以避免許多輕率、魯莽、
無聊、荒謬的事情發生。先哲說,“動以養身,靜以養性,靜以修身”
和書上所謂“閉門思過”指的都是在寧靜的環境中,讓人摒棄
俗慮雜念,排除外界干擾;進行反思,悟出真諦,
從而達到陶冶性情,涵養德性,淨化靈魂的目的。
享受生活,需要寧靜。生活需要鮮花掌聲,燈紅酒綠,
歌舞喧騰的繁華熱鬧,但熱鬧之中,往往包含著捧場和虛假,
熱鬧過後,留下的常常是無奈的冷清和失落。只有寧靜
才是一方淨土,不但能為你帶來心靈的感念,更能讓你享受
生活的安寧和自在、灑脫。修身養性,需要寧靜。
人之一生,為生計而忙碌,為感情而糾葛,為世俗而心煩……
每每遇到這些,心底卻無不渴求生活的平靜。
誰都希望能一身平安、順心如意、朋鄰和睦,
日子過得安寧、祥和、寬鬆、愉快、灑脫。所有這些,
處於現代生活,雖難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的靜景,但只要像陶淵明所說的“心遠地自偏”,保持內心的
平和安靜,面對紛繁喧鬧的世界同樣可以進入寧靜的境界。
“無慾望則靜止,靜止則明朗”,寧靜人生,不但需要
清靜的環境修身,更需要清靜的心態去養性為人處事,
工作生活,情感世界,只要你保持一種超然清靜的心境,
守住一片溫馨的寧靜,於寧靜中明晰一切,於寧靜中陶冶情操,
就能修好身,養好德,把握好自己的生命軌跡。
生命將會變得更加純淨,生活將會更加絢麗,人生將會更加輝煌。
寧靜難得。寧靜源於內心,但是它的敵人也源於內心,
差不多和它是同根所生。細細說來,寧靜有五大敵人,
這就是嫉妒之心、功利之心、貪婪之心、驕傲之心和野心。
有野心的人,肯定得不到寧靜,因為他總是樹立一種
高不可攀的目標,非得要不斷拼搏才行。有野心,肯定對自己
的處境不滿意,而不滿則永遠得不到寧靜。心靈的寧靜,
首先得有一種對人生的滿足感,不企求更高生活目標,
只圖自己一日三餐,心靈保持自由自在。貪婪之心則來自
慾望,欲壑難填,貪得無厭。有的人終日被慾望攪得心神不安,
躁動不已。得之,則心花怒放,得意忘形,手舞足蹈;
不得之,則朝思暮想,勞心勞神進行策劃;如此怎麼能得心靈的平靜呢?
嫉妒之心更是人心惡念叢生的根源之一。它會像毒蛇一樣
吞噬著人的心,然後再把毒液吐向別人,這種人心煩意燥,
最不平靜。功利之心,更是人心疲憊的重要原因,
老是不斷計較自己的得失,為一分一毫費盡心思,忽喜忽憂,
心理一點都無超脫,人生也就根本無平靜而言。
驕傲之心得時時處處保護自己,為自己辯護。
他在看不起別人、指責他人的同時,必定也會招來許多
不愉快的回報,人生必不平靜。這五大敵人都來自人之內心,
所以克服它們很不容易,人只有擺正自己心態,
你便會在一個愉悅輕鬆的環境中生活、你感覺到每天
都陽光燦爛,從而能完全地放鬆身心,享受那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