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的環保阿嬤金鳳姨大龍峒***保安宮3月14祝保生大帝聖

 

感謝網圖分享

 

保安宮 (12)

 

保生大帝,為福建泉漳、臺灣、東南亞華人所信奉的醫神,名吳夲ㄊㄠ,字華基,號雲衷、悟真。福建路泉州同安縣人,原為北宋時的醫師。俗稱「大道公」、「吳真人」、「花橋公」。配有三十六官將為其部屬。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979年4月19日)。福建路泉州同安縣白礁鄉積善里(今屬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角美鎮白礁村)。父名吳通(後封協成元君),母為黃月華(後封玉華大仙),原居漳州,因避亂而到同安海濱的白礁結茅為屋,討海維生。宋仁宗景祐三年五月初二(1036年5月29日),吳夲為了幫急症病患採藥,前往青礁的大雁東山,卻失足墮崖而羽化,享年五十八歲。在吳夲逝世後,泉漳一帶便有青礁龍湫庵、白礁醫靈神祠、廈門吳西宮等三處供奉吳夲的廟宇。保生大帝在臺灣早期是同安人移民信仰中心,隨同安縣移民遷徙,至今已不分原籍畛域,成為重要的台灣民間信仰之一。

 

保安宮 (65)

 

名列台灣十大神祇的醫神保生大帝,被民間暱稱為「大道公」

走進「保生大帝」的廟,除了一般問命的運途籤,

專門治病的藥籤。有的分男、女、小兒各科,藥方直接印在籤上;

有的只寫有籤號,求問者帶著號碼,到附近保生大帝的

「特約藥房」去抓藥。在今天尚在爭喋不休的「醫藥分業」制度,

大道公早就施行了。相傳明成祖孝慈皇后得病,御醫束手無策。

一天來了一名道士,自願為皇后治病,為了男女避嫌,

便要求皇上用絲線綁在皇后手脈上診斷。成祖有心試探,

故意先將絲線分別系在玉環及貓足上,都為道士所解。

治癒皇后後,道士表示自己乃醫神吳本的化身,乘鶴飛去

 

保安宮 (73)

 

保安宮 (69)

 

保安宮 (73)

 

保安宮 (99)

 

 

保安宮 (25)

 

 

保安宮 (97)

 

 

保安宮 (5)

 

 這些照片得來不簡單啊!我80歲的老阿嬤日正當中

用小傻瓜和一群大砲攝郎爭拍半天,善心攝郎一個凳子借我坐

人山人海實在是沒辦法拍,熱又沒帶水,拍兩百多張

帶一個小傻瓜相機 兩電池 兩把愛鳳手機

 

保安宮 (9)

 

 

保安宮 (16)

 

 

保安宮 (17)

 

 

保安宮 (22)

 

保安宮 (44)

 

保安宮 (65)

 

 十二婆姐陣 庇佑兒童平安長大 廟宇前精采的陣頭競技,有兵器套招的宋江陣,也有騎馬打仗、逗趣好玩的 布馬陣;下一個藝陣來頭似乎不小,十幾名戴著面具的「婆婆媽媽」,穿著大紅 鳳仙裝,右手拿傘,左手拿扇,搖搖擺擺的走進現場,在神祕、熱烈的氣氛感染 下,大家屏息以待。 演出開始,婆婆媽媽排成兩列,在鑼鼓點的音樂伴奏下,搖曳身體走起小碎 步,紙傘也跟著上下振動。他們繞了一圈又一圈,什麼也不做就這樣過了十五分 鐘。有民眾忍不住大叫:「一直走來走去,又不表演,這是什麼陣頭啊?」 接下來的景象更讓人驚訝。演出一結束,兩旁等待的父母立刻牽著孩子衝出來, 為的就是請這些婦女摸摸孩子的頭,希望能收驚、保平安,「真的很靈呵!」一 名阿媽抱著孫子說:「他從昨晚就哭鬧不停,給婆姐一摸,就安靜聽話了。」 和其他藝陣相比,「十二婆姐陣」很不一樣,它的表演性很低,卻有極吃重的宗 教儀式功能。「在臺灣,十二婆姐是兒童的保護神。」臺南縣文正國小總務主任 李玲容表示,民間相信,常生病的孩子被婆姐摸後能變健康;一般「好養」的娃 兒被摸後,會更乖巧、聰明。 「民間信仰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社會需要。」臺中教育大學教授林茂賢分析, 早期農業社會工作形態需要大量勞力,形成「多子多孫多福氣」觀念,不過,當 時孩子生 得多,醫療資源卻不發達,一生病很容易夭折。為了順利養大孩子, 人們依賴神明照顧,有的孩子會給關公或媽祖做乾兒子,婆姐也是其中之一。 「婆姐」名稱有如家人般親切,事實上,她們的「法力」是有傳說根源的。 臺南麻豆鎮南勢保安宮總幹事郭俊盈說,這些婆姐都是「臨水夫人」陳靖姑的女 徒弟,中 國後唐時期,法力高強的陳靖姑不顧自己有身孕,為百姓祈雨,結果 太勞累流產而死。她去世前說:「我死後必為神,照顧天下懷孕婦女和小孩。」 陳靖姑成為生育 守護神,婆姐則幫她接下保護兒童的工作。 走進臺南市「臨水夫人廟」,十二婆姐也隨侍在側。有趣的是,婆姐塑像雖 然不同,但是全抱著小孩,有的教孩子走路、幫孩子洗澡,有的餵孩子喝奶,有 的則板起面孔,訓斥頑皮孩子。廟方說,早期鄰里若有孩子不舒服,都把這裡當 「小兒科」,進來祈求康復。 高高在上的神明搖身一變,成為演出的神偶,這其中加入了臺灣民間藝陣活力, 更拉近人與神之間的距離。南勢保安宮十二婆姐陣,是南臺灣碩果僅存的陣頭, 八十 年來堅持傳統陣仗。郭俊盈秀出婆姐耳環,竟是檳榔做的,原來麻豆曾是 平埔族聚落,當地民眾就地取材,拿愛吃的檳榔做道具;生活窮困,沒有昂貴的 牛角寶劍做 法器,就用同樣能驅邪的紙傘和扇子代替。 「歪歪扭扭的臉好可怕!」婆姐陣中,陳大姐的面具特別「醜」,甚至還嚇 哭孩子。郭俊盈解釋,早期用灌紙漿做模,粗糙醜陋的表面有鎮妖作用,不過為 了不嚇到孩子,目前都把「臉」改做得更和藹。 其實,陣頭演出仍會隨著時代改變。原本枯燥的儀式演出中,會加進一老一 小的神偶,孩子在婆姐中找媽媽,做出吃奶狀,被婆姐敲頭;阿媽尾隨孫子,忙 著照顧, 展現民間幽默、可親的一面。郭俊盈說,婆姐陣設計會更多元,像是 結合土風舞行進,甚至做成懸絲偶,讓學生操作,「要讓婆姐變得更親近,成為.........

 

保安宮 (60)

 

 

保安宮 (26)

 

*

保安宮 (18)

 

 

保安宮 (7)

 

 

保安宮 (116)

 

 
回應ˋˋ555555555留言範本8888888888888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30917 的頭像
    f30917

    環保阿嬤金鳳姨

    f3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