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長媳知道我泡溫泉時昏倒,特地帶我來用餐壓驚補元氣
明星咖啡館 歷史
俄國共產革命後,流亡到中國的俄羅斯皇室軍官艾斯尼(George Elsner)投靠在上海霞飛路經營「ASTORIA咖啡廳」的同鄉布爾林。兩人均為俄國內戰後流徙海外的「白俄」。
1949年,艾斯尼等人與簡錦錐於台北市武昌街一段7號合作經營「明星西點麵包廠」製作俄式麵包與西點,並於麵包店二樓開設「明星咖啡館」販賣俄羅斯風味簡餐與咖啡。「明星」名稱是從其俄文店名「Astoria」而來。已故總統蔣經國夫人蔣方良即常來此品嚐家鄉味。蔣經國本人也曾多次與夫人在此品嘗俄式料理,並慶祝新年。亦吸引中華民國政要、商人,畫家們(如郎靜山、陳景容、楊三郎、顏水龍等)亦常會來此聚會。
1959年,詩人周夢蝶在明星咖啡館樓下騎樓擺起小書攤,引來愛好文藝者聚集,初露嶄角的年輕作家亦常於此寫稿,如三毛、黃春明、林懷民、白先勇、季季、陳若曦、楚戈、方明、劉大任、王禎和、陳映真等人;《現代文學》、《創世紀詩刊》、《文學季刊》也曾在此編輯討論。白先勇曾言:「臺灣六十年代的現代詩、現代小說,羼著明星咖啡館的濃香,就那樣,一朵朵靜靜地萌芽、開花。」
1989年,明星咖啡店休業,二樓空間租與居仁堂素食館,但一樓的麵包廠依然營業。
2003年明星咖啡店火災,簡錦錐的女兒簡靜惠自美返臺;2004年5月,明星咖啡館重新營業。
2012年1月9日,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北市文化二字第10130269900號」公告登錄武昌街一段5、7號明星咖啡館為臺北市歷史建築。
2015年5月29日,明星咖啡館舉辦66周年暨新書《明星咖啡館》發表會,簡錦錐夫婦與來賓一起切蛋糕慶祝
明星的陪伴,臺北六〇年代的文學沙龍
自詩人周夢蝶在咖啡館騎樓擺起書攤,許多文藝愛好者聚集在此,簡老闆夫妻倆以最溫暖的人情味,陪伴許多年輕藝文人士成長。作家如三毛、黃春明、林懷民、白先勇、楚戈、陳若曦、季季、方明等,導演編劇如吳念真、陳坤厚,在他們創作初期即流連於此埋頭寫稿,一支筆、一杯咖啡濃香,孕育出無數動人的文學傳奇作品。
畫家如李梅樹、楊三郎、顏水龍、朗靜山等,懷著理想與抱負,一筆一畫,繪出千百幅的人文關懷,展現台灣風情於明星的牆上。內斂而關愛的精神,讓明星成為台灣近代文學的地標,無可取代的文化沙龍。
順時針/鮮蔬沙拉明星香煎鮭魚排
松露鮮什蔬義大利麵
基輔炸豬排
左/飯後甜點:小方塊狀俄羅斯軟糖+乳酪蛋糕(吃氣味)
右/附餐:主廚濃湯+現烤俄式黑麥麵包佐明星自製菓子醬
已故總統蔣經國夫人蔣方良女士最愛俄羅斯軟糖
口感超彈牙,內餡包有香脆核桃粒,甜而不膩,為俄國沙皇專屬御用點心
明星的誕生,五〇年代神秘而輝煌的象徵
一杯飄香世紀的明星咖啡,蘊藏了多少迷人的故事?故事的起點是1917年遠在俄羅斯的十月革命。這年俄共推翻沙皇政府,皇家侍衛隊的一員喬治.艾斯尼南逃哈爾濱,輾轉來到上海,1922年和同鄉布爾林.洛維奇在霞飛路開了明星咖啡館;上海淪陷後,顛沛流離又來到了台灣。
西元1949年,一個十八歲的建中畢業生簡錦錐與喬治.艾斯尼南在內的六位俄羅斯人,在台北武昌街開啟了明星一甲子的璀璨歲月。「明星」取自於「ASTORIA」俄語中「宇宙」之意,代表了星海中最美麗的那顆星。
從百年前的北國來到二十一世紀的南國,明星咖啡館承襲俄國皇室的血統,有1915年的古董食譜為證。而明星獨家的俄羅斯風味套餐、咖啡,與麵包店各式精美的異國西點,更成了當代流金歲月的縮影。每天下午,外國使館達官貴人的黑頭坐車紛紛造訪武昌街,選購如深受蔣方良女士鍾愛,俄國皇室御用的「明星俄羅斯軟糖」、「明星蘭姆核桃糕」,及台灣第一個的巧克力蛋糕,奠定明星在台北人心中,那神秘而輝煌的象徵。
附餐:主廚濃湯+現烤俄式黑麥麵包佐明星自製菓子醬
松露鮮什蔬義大利麵&俄羅斯蘭姆酒咖啡
明星香煎鮭魚排
明星特調拿鐵
明星咖啡館 二樓室內景觀(2004浴火重生,重新開幕)
1960~70/明星咖啡館 藝文界人士寫作的窩
1959明星騎樓與詩人周夢蝶書攤位置
穿越一甲子的咖啡館--明星咖啡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