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總在得失之間(好文)
貧窮時渴望財富,孤寂時渴望愛情,年老時渴望青春年少,
死亡前又留戀生命。痛苦伴隨歡樂,健康與疾病並行。
如同有朝陽的升起,就有夕陽的落下;有天上的月圓,人間就
注定有月半。聚散離合,憂患得失,全是一念之間。
有得必有失:生就男兒身,便失去了女兒態;得到了成熟,
就失去了天真;選擇了某種職業的艱辛,卻體會不到另一種
職業的責任;擁有了喧囂的城鎮,就喪失了寂靜的山村;
有了安全的港灣,就沒有求索的漂泊;
想要小溪的清澈,就看不到大海的磅礴……
失去也意味著一種得到:磨練換來成長,辛勤帶來收穫,
淚水領略人生百味,挫折引領成功之路,遺憾又不失為另
一種美麗!仗義疏財,得到人心;肝膽相照,得到知心;淡泊名利,
得到安心;清心寡欲,得到舒心。世人總以為天下什麼都可以得到
:得江山,得財富,得佳偶。卻不知失遠遠大於得:七十二行,
能擇幾行?滿天飛鳥,能逮幾隻?天下美景,能覽幾處?
總有人長噓,得不償失;總有人短嘆,失之交臂。
人生在世,頂天立地,秉承天地之精華,是一種莫大的得。
人的一生,坎坎坷坷,不如意事常八九,是一種無奈的失。
年輕的時候,不懂得;中年時候,捨不得失;只有到暮年,
才知道有些東西,當你完全擁有時,才覺索然無味;
有些東西,當你永遠失去時,方知珍貴無比。
人生苦短,要來得阻擋不了,要去的挽留不住。
在這得失之間,只要你耕耘過,播種過,澆灌過,
收穫多少不是成敗的唯一標準,重要的是藏在細枝末節裡
那種使你痛、使你恨、使你愛、使你終身難
忘的一次次痛心疾首、刻骨銘心的經歷。
感謝伊媚兒網文分享
鹿港慶端陽活動
「鹿港慶端陽活動」緣起於民國67年鹿港民俗才藝活動,延續至今,以行銷鹿港古蹟、人文、工藝、文化、美食…等為主,「鹿港慶端陽系列活動」自2006年擴大舉辦以來,已成為國內重要的節慶活動之一,名列交通部觀光局「全國12大節慶活動」之一,更入選交通部觀光局的「臺灣觀光年曆」,儼然成為臺灣最重要的觀光資源,而在鹿港陸續榮獲「微笑之鄉」、「臺灣十大觀光小城」以及舉辦「2012臺灣燈會」之後,更是聲名大噪。
端午節雖然在臺灣多個縣市會舉辦龍舟競賽,但在中部地區只有鹿港舉辦龍舟競賽,比賽場地最原先是在福鹿溪,10多年前福鹿溪因工程整修而移到彰濱吉安水道,去年在地方民眾的期待之下重返福鹿溪。今年為提供民眾更優質更舒適觀賞龍舟競賽空間,特舉辦夜間龍舟賽,讓更多人體驗夜遊鹿港的氛圍,鹿港慶端陽活動,已經成為臺灣各地民眾及當地鄉親年年期待的嘉年華;我們以文化、體育和觀光來進行城市交流,以體能健身方式來歡渡,賦予這個節日更重要的意義。
龍王祭

彰化縣鹿港鎮「龍王祭」為全台特有之民俗儀式,每年農曆五月端午龍舟下水前,鹿港皆會恭迎「龍王尊神」遶境並迎同「水仙尊王」,舉行「龍王祭典‧開光點睛‧下江祈福」典禮,祈求活動「順利‧平安‧圓滿」並為活動揭開序幕。
活動隊伍由龍山寺出發,至鹿港天后宮迎請水仙尊王神像,前往福鹿溪龍舟競賽場地,進行祈福點睛儀式。
國際龍舟邀請賽

比賽場地最原先是在福鹿溪,10多年前福鹿溪因工程整修而移到彰濱吉安水道,去年在地方民眾的期待之下重返福鹿溪。
今年隊伍總共超過百隊參加,其中共包含多隊國際隊伍參加龍舟競賽,比賽更具可看性,也使國外朋友藉此活動來到鹿港體驗傳統民俗,以文化、體育和觀光來進行國際交流。
端午節慶巡禮

包含宮廟活動、立蛋、藝文展演、傳統民俗活動…等一系列的活動,於統一渡假村、文武廟、鹿港老街、藝文館等地點舉辦。另外,彰濱工業區有四大特色博物館,包括彰濱秀傳健康園區、台明將台灣玻璃館、緞帶王觀光工廠、白蘭氏健康博物館,彰濱四大博物館為歡慶端午假期都配合規劃了深具特色的活動。此外,「魯班公宴」於統一渡假村鹿港文創會館展出台灣各地知名工藝家作品,包含木雕、漆器、陶藝、燈籠、錫藝、女紅等作品,以宴桌形式呈現,每一件都非常精緻細膩,非常值得一窺究竟。
感謝網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