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有個愛情鎖橋,傳說情侶只要把鎖鎖在橋上就能永遠在ㄧ起
斯洛維尼亞[編輯]總人口:2,050,189[2]人(世界第145名)人口密度:101[3]/km2(世界第106名)
斯洛維尼亞共和國
Republika Slovenija(斯洛維尼亞語)
斯洛維尼亞(斯洛維尼亞語:Slovenija)是一個位於中歐南部,比鄰阿爾卑斯山的
小國。全稱斯洛維尼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語:Republika Slovenija),西鄰義大利,
西南通往亞得里亞海,東部和南部被克羅埃西亞包圍,東北有匈牙利,北接奧地利。
斯洛維尼亞國土面積為20,273平方公里,全國人口約205萬人[1],盧比安納為首都
及最大城市[7]。斯洛維尼亞在1991年之前為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
一個加盟共和國。1991年6月25日獨立。中文名稱[編輯]國名譯名方面,由於對於
「Slovenija」其「ve」的發音差異,故譯名上,臺灣官方音譯為「斯洛維尼亞」;
中國大陸官方則音譯為「斯洛文尼亞」。歷史[編輯]主條目:斯洛維尼亞歷史
在遠古時代,斯洛維尼亞的居民為古凱爾特人及古伊利裡亞人。羅馬帝國經過長達
兩百年與當地民族的衝突以後,於1世紀時開始對該地進行統治,並在當地建立
的多個城市。從6世紀起,斯洛維尼亞民族的祖先----古斯拉夫人漸漸在此地定居。
7世紀時當地興起了第一個斯洛維尼亞族國家,即卡拉塔尼亞公國。745年該國
由法蘭克帝國吞併,許多斯拉夫人自此轉信天主教。1000年左右書寫的《弗賴辛手稿》
為斯洛維尼亞語現存最早的文字記錄,也是歷史上第一個以拉丁字母書寫的
斯拉夫語言。14世紀時斯洛維尼亞大部分成為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該
王朝即奧匈帝國的建立者。拿破侖時代斯洛維尼亞曾一度成為法國的
伊利裡亞行省的一部分。1848年,奧匈帝國內地方民族主義高漲,斯洛維尼亞
也傳出了建立統一獨立的國家的呼聲。1918年,奧匈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
旋即崩潰。斯洛維尼亞成為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王國的
一部分。王國於1929年更名為南斯拉夫王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斯洛維尼亞
大部分由德國及義大利所兼併,戰後又以加盟共和國的身份重歸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時期的斯洛維尼亞是六個加盟共和國當中最富裕的一個。南斯拉夫領導人
狄托於1980年逝世後,斯洛維尼亞政府開始自行進行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改革,
並於1989年9月通過修正案,重申斯洛維尼亞加盟共和國脫離聯邦的權利。
1990年12月23日,斯洛維尼亞進行全民公決,88%贊成獨立。1991年6月25日,
斯洛維尼亞正式宣布獨立。南斯拉夫隨即派兵向斯洛維尼亞宣戰,但十天內便在
斯洛維尼亞的抵抗中撤退,雙方基本沒有傷亡,史稱十日戰爭。1992年,歐洲共同體
承認斯洛維尼亞為獨立國家,並接納斯洛維尼亞加入聯合國。同年,斯洛維尼亞正式獨立。
獨立後,斯洛維尼亞將注意力轉向西方。2004年3月斯洛維尼亞加入了北約組織,
5月1日加入歐盟,在2007年1月正式啟用歐元,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政治[編輯]斯洛維尼亞首腦是總統,由全民投票每五年選舉一次。政府行政權由總理
及內閣主導,內閣由議會選舉產生。總理通常為執政黨派的領導人。斯洛維尼亞議會
分為兩院。斯洛維尼亞國民議會(相當於下議院)有90名代表,Državni svet
(斯洛維尼亞國民委員會)(相當於上議院)有40名代表。權力集中於國民議會。
選舉為每4年一次。政黨[編輯]主條目:斯洛維尼亞政黨列表行政區劃[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