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十二點十分走到三點二十分才走完草嶺古道,到玉里天公廟
草嶺古道是先民開闢淡水廳到噶瑪蘭廳之間的淡蘭古道
中之一段,為介於新北市貢寮區遠望坑到宜蘭縣頭城鎮
大里之間的山區路徑,全長8.5公里,經過新北市及宜蘭縣
兩縣分界山的「草嶺」,故稱之為「草嶺古道」。
淡蘭古道的開闢大約是在清乾隆末期,當時由白蘭氏
開闢暖暖經十分、楓仔瀨、頂雙溪出宜蘭的山路;
嘉慶12年,臺灣知府楊廷理開闢了自四腳亭經蛇仔形
至頂雙溪,越草嶺以出宜蘭的山路。在道光3年臺灣北部望族
林平侯(林本源之始祖)因當時艋舺、萬華到蛤仔難
(噶瑪蘭)的交通非常不便,而斥資拓修楊廷理所開之路線。
清咸豐6年,林平侯之子國華繼承父志,修築基隆經瑞芳、
頂雙溪到三貂嶺的路線,從此淡蘭通道成為暢通東西之間的
重要孔道,行旅興盛達百年之久。古道的鋪設以我國南方
丘陵山路的築路技術,採用當地最常見的砂巖作為材料,
石磴如梯,後來歷經日人的拓寬、頭城鎮公所的開路
以及東北角管理處重新以砌石鋪設,而成為一條古意盎然、
兼具知性與感性的健行步道。古道沿途可見夾道的
常綠闊葉樹林和人工栽培的針葉樹,以及最具亞熱帶雨林
特色的筆筒樹。沿著緩坡上升一路經過古樸的跌死馬橋、
仙跡巖、清代總兵劉明燈所題刻的「雄鎮蠻煙」摩碣以及
「虎字碑」,距離峰頂的觀景亭就不遠了。登至最頂時,
路旁可見一間石材建造的福德祠,造型古樸,祠裡同時供奉著
土地公與土地婆,祠前立有北宜兩縣的界碑。古道沿途設
有三座涼亭、解說牌、林務局護管所服務區及公廁等
設施服務遊客,全部的腳程大約需3-4個小時。
雄鎮蠻煙摩碣
「雄鎮蠻煙」摩碣位於古道半山腰、海拔約240公尺處,
相傳是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劉明燈北巡噶瑪蘭,
行至山腰之際大霧彌漫方向難辨,並聽說當地常起蠻煙瘴霧
危害過往商旅,故就地題下「雄鎮蠻煙」四大字摩崖刻勒
在石碑上,藉以鎮壓山魔。有首古詩描述「雄鎮蠻煙」
碑:「雄」危聳旁其卯星,「鎮」迫龍更抱心胸,「蠻」
氣霏霏龍吸雨,「煙」兌亨亨虎吞風。「雄鎮蠻煙」
四字雄渾豪邁勇而有力,現已被列為三級古蹟。
虎字碑
以草書所勒的「虎」字碑,矗立在海拔約330公尺、接近
嶺頂隘口處
山徑步道旁約4公尺處的一石塊上,上款落有「同治六年冬」,
下款為「臺鎮使者劉明燈書」,相傳當時劉明燈出巡噶瑪蘭,
路經該處被風暴所阻,故取「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
而萬物睹」之意,而以芒花為筆,就地揮毫題下「虎」
字勒碑鎮風。與「雄鎮蠻煙」摩碣同為三級古蹟,
從這些彌足珍貴的歷史古蹟,可窺見先民
蓽路襤褸以啟山林的拓荒精神。感謝網摘文字,
環保阿嬤二妹環島旅遊(四)鯉魚潭 環保阿嬤二妹巡禮蘇花公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