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G6412

 

【林五湖本館】

   一八五一年(咸豐元年),同安人林藍田從雞籠(基隆)移居大稻埕,於中街(今迪化街一段)建築店舖三幢,店號「林益順」,與大陸從事貿易,這是目前所知大稻埕的第一間店舖。1851年的時候,原居於雞籠 (基隆)的 林藍田移居大稻埕,建築了店舖三幢,店號「林益順」,這是目前所知大稻埕的第一間店舖。

 

   後來 林江曾經開設了「林五湖命相館」於建築物第二進,雖然目前命相館已不在此,但經營期間座上客不乏政商名流,到現在當地耆老仍津津樂道,大家稱此為「林五湖本館」。命相館於第三代林金培所掌管時生意最為興隆,林老先生金培樂於助人、忠孝傳家,深獲地方各界人士好評,因此命相館生意也於此時期蒸蒸日上。過去也曾有許多達官顯要、知名人士慕名而來,包含黃信介等多人。

 

   此建築物第一進空間自過去以來始終維持商業使用,過去曾經為打鐵、金紙買賣店面,現為「臻味茶苑」, 此棟建築始建於清代,尚保留當時地磚、門栓及石門楣,第二進為木構架二層建築,並設有樓井,為傳統大稻埕店屋典型格局,極具保存價值。~~資料來源 :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網站

 

 CIMG6398

 

[新芳春茶行]正閉館內部重新整理規劃中,預計五月下旬正式對外開放參觀(真不巧,正遇閉館中,鐵將軍把門)

 

CIMG6399  

 

CIMG6402  

 

新芳春茶行

   大稻埕曾經是昔日臺灣走向國際的門戶,透過茶葉與樟腦的外銷貿易,近代西方文明與傳統漢人文化在稻江畔激盪出精彩的火花,無論是現代新劇或子弟戲班的登臺競演;亦或是咖啡沙龍與品茶文化的交相爭艷,二十世紀的上半葉,大稻埕方興未歇。

 

   見證這一段榮景的「新芳春茶行」興建於1934年,為大稻埕茶商王連河隨父親舉家自福建安溪來臺發展的起家厝,這棟融和中西特色的日治時期建築,是臺北市少數被完整保存下來的住商混合洋樓,經2009年指定為市定古蹟,自2011年至2015年歷時為期4年的古蹟修復工程,並於同年由原屋主將這棟富有歷史價值的古蹟建築捐贈予臺北市政府。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自2016年5月正式接管「新芳春茶行」後,於2016年9月20率先推出「重回大稻埕老茶行的璀燦榮光」、「新芳春老建築的故事」、「紫色大稻埕美學展」以及「再現大稻埕茶香歲月風華」等特展,再現產業時空與文化脈絡,向社會大眾介紹這棟古蹟以及大稻埕茶商的風華歲月。後續策展主軸將在既有茶產業的呈現基礎上,進一步擴及茶人文化的精神底蘊,同而逐步勾勒大稻埕在商業興盛之餘,所發展出來的近代市民文化與代代繼承的精緻傳統。  

 

CIMG6405  

 

 

大千百貨舊址

大千百貨堪稱台灣本土自營百貨商場鼻祖,登錄歷史建築後,可望保留建築立面,見證大稻埕的過往繁華。

位在延平北路、南京西路口的大千百貨創立於一九六年代中期,但建築立面仍採古典對稱形式,所有權人目前有意改建,希望登錄歷史建築後,為當地發展歷程留下片爪鴻泥。

延平北路一九六年代為北市最繁榮的商街之一,金飾、精品業林立,男婚女嫁前,習慣先來採買嫁妝,盛極一時,老台北人印象深刻;文化局說,大千百貨當年與寶慶路遠東百貨、中華路第一百貨齊名,堪稱台灣本土自營百貨商場鼻祖,後因都市變動,商圈東移,已歇業超過二十年。 

大千百貨商場店面近五十米,門牌號碼三號到十一號,面寬遠遠超過一般商家,頗為氣派,並首度引進電動手扶梯,曾吸引中南部民眾前來,促使百貨業萌芽發跡,後因北市商圈東移,大稻埕沒落,老字號的大千百貨歇業,走入歷史。

 

 

CIMG6406  

 

 20160719175358-big

 

森高砂咖啡館

這棟建於1930年代的老屋

結合了現代主義建築元素及日本木窗型式

屬於仿洋樓到現代主義之間的過渡期建築

 

這裡曾是第一家由台灣人開設的咖啡館[維特咖啡館]所在地

後因生意清淡轉型為有女侍的[菜店]

之後又改為等同酒家的[萬里紅公共食堂]

因[紅]字敏感,便更名為[All Beauty],讀音近似台語的[黑美人]

最後成了眾所周知的[黑美人大酒家]

直到1996(民國85年)才結束營業

 

 

CIMG6407  

 

 

CIMG6409 

 

 

CIMG6408  

 

 

CIMG6413  

 

 

CIMG6414  

 

CIMG6415  

 

 

CIMG6416

 

 

CIMG6417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環保阿嬤金鳳姨
    全站熱搜

    f3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2) 人氣()